我们要注重研究生培养,鼓励有潜力的博士生毕业后进入师资博士后渠道以补充教师力量,也要加强对本科生的学术吸引力。
报告中Srikanth Kondapalli教授以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积极参与全球性多边机制为例,指出当今的国际权力结构正处于变动之中,开始关注新兴国家的利益诉求。复旦大学简军波博士带来了《中国在非洲及其影响》的报告。
在场的其他与会者也纷纷和三位主题演讲者就论文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他与会者也就这些问题与三位主题演讲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提出大家应该思考政治中心的基础是经济权力亦或政治权力。因为,多极化条件下,部分行动者致力于寻求享受国际公共品的义务而不分担成本的搭便车行为。牛津大学Rosemary Foot教授担任主席,同济大学夏立平教授和复旦大学Sebastian Bersick教授担任学术评议。
来自牛津大学Todd Hall 博士发表了题目为我们是否回到了过去?一战对当代东亚的警示与教训的主题演讲。接下来,报告着重分析了崛起中的中国在东亚地区面临的困境、结构性限制与机会、中国与地区变革。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仪式最后,思源计划创始人之一、永庚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伟人先生发表了讲话。2012级历史系的孙毓斐同学作为复旦学生代表发言,强调了坚定思源精神的信念,也畅想了思源的美好前景。随后,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韩煦老师为大家逐一介绍了复旦首期思源计划的30名学员。思源学员的成长,离不开校友导师的鼓励与帮助。
清华大学校友导师代表、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CEO总裁武平和杨忆风、辛为民学长也莅临启动仪式现场每位学员依次上台,手持一块拼板,共同完成了复旦思源计划标志的大型拼图,并用精炼而铿锵的话语说出我是思源人的信念,向在场嘉宾展示了自己的青春、活力、责任与梦想。
为了给予思源学员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关怀,在外联处和复旦大学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思源计划邀请到了首批25位校友担任思源计划社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代表徐沈怡女士宣读了基金会致来的贺信,祝贺复旦大学思源计划的顺利起航。启动仪式由校团委书记高天老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老师,思源计划创始人之一,永庚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伟人先生,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永庚公益项目的代表王灿女士、徐沈怡女士,复旦大学外联处处长潘俊老师和校友会办公室主任章晓野老师,厦门大学学生处处长夏侯建兵老师、吉林大学公共关系处常务副处长贺强老师、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耿睿老师、人民大学学生处思想教育科科长邓晖老师等四所兄弟高校的代表也出席了仪式。朱先生结合思源的理念在北京、香港等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阐释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理想,指出当代青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清华大学是思源计划的先行者,自2001年开始,思源计划在清华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来自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第十期学员封硕同学作为思源学员代表,与大家一同分享了他在思源成长的所见所感。启动仪式的当天他们中的代表也来到了现场,他们是:河北疾控中心崔泽学长、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窦一康学长、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上海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上海青云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朝晖学长、中国太平洋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勇学长、上海市卫生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赵勇学长、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书记周文杰学长、上海宝山顾村镇镇长王槐学长、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庭长朱川学长、上海浦睿文化传播艺术事业部总编、国际合作部总监沈奇岚学姐。随后,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韩煦老师为大家逐一介绍了复旦首期思源计划的30名学员。首先,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老师首先向全体到场的嘉宾、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
校友导师们上台为全体学员授予徽章,祝贺他们正式成为思源团队的一员。思源学员的成长,离不开校友导师的鼓励与帮助。
2012级历史系的孙毓斐同学作为复旦学生代表发言,强调了坚定思源精神的信念,也畅想了思源的美好前景。朱先生的话语中满怀祝愿与希冀,表达了他对复旦思源计划成功启动的祝贺与肯定,也表达了他对学员们的认可与鼓励。
导师们当场穿上文化衫合影,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清华校友导师代表武平和复旦校友导师代表赵勇相继上台讲话,对思源计划和学员们寄予了期望,也对校友导师的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设想。各方嘉宾、校友、老师和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复旦大学思源计划的正式启动。上午11时许,卓越思源,服务社会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一期启动仪式圆满结束,下午清华思源社会导师与复旦思源首批导师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我校校友导师代表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嘉、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曹琦等6位社会导师代表与思源计划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清华思源计划学员代表封硕、张硕平也与思源同学们交流分享了思源体验。目前该计划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我校共5所高校同时开展。复旦大学外联处处长潘俊老师依次介绍了复旦首批思源计划社会导师的情况。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仪式最后,思源计划创始人之一、永庚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伟人先生发表了讲话。
2013年7月7日上午9时,卓越思源,服务社会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思源计划)第一期启动仪式在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思源计划是校团委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项目合作设立的大学生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精神的领军人物为培养目标,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选拔30位同学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
陈立民书记为校友导师代表颁发聘书,思源学员也向导师们赠送了象征团结与归属的文化衫。清华大学校友导师代表、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CEO总裁武平和杨忆风、辛为民学长也莅临启动仪式现场。
与会的领导、嘉宾、校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思源计划的未来充满期待,也希望思源计划在我校通识教育大背景下,在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战略中思源计划成为一种独特的尝试和探索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亲临德隆论坛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词。苏德隆是我国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开拓者。在本次德隆论坛演讲的嘉宾主要是公共卫生学院78级校友。
我院俞顺章教授和阚海东教授,也在论坛上作了精彩演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上医的优良学风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光大。
在努力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德隆论坛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海内外校友的支持,大力开展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位杰出的公共卫生教育家,德隆论坛的举办是公卫人对以苏德隆为代表的学术前辈的尊重、敬意和仰慕,也彰显了公共卫生学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决心。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致开幕词。论坛由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何纳主持。
桂校长表达了学校和上海医学院领导对公共卫生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也表示了对公共卫生学院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与会领导、校友、教师和学生一致希望,公共卫生学院能把德隆论坛建设成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成为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科发展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公共卫生学院德隆论坛2013年7月1日在枫林校区隆重举行。论坛上,嘉宾和听众积极互动,探讨。
这次他们在毕业三十周年之际,回母校重温同学少年青春岁月美好时光之时,与母校的老师、同仁、学弟学妹交流公共卫生学科领域新进展。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其中有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中心教授及主任郑苇、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流行病学项目教授及主任俞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张作风、牛津国际人群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医学系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等。来自校内和上海交通大学、二军大、上海科学院等兄弟单位的近百名教师、学生参加了论坛。
他们三十年前都曾经当面聆听过苏德隆教授讲课,有的还在苏德隆教授门下就读研究生。我们为有这样的学子、校友,引以为傲。